江门市计量学会

2025年全国计量工作要点
发布日期: 2025-02-17 12:04 | 点击数:251关闭

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2025年全国计量工作要点》的通知

现将《2025年全国计量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

2025年1月21日


2025年全国计量工作要点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将全面深化改革推向纵深的关键之年。全国计量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计量工作重要论述为统领,以推动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加快实施计量强基工程为主线,加强党建引领,深化改革创新,坚持“四个面向”,开展“九大行动”,聚焦问题、瞄准目标、狠抓落实;依托计量重点单位,归集计量重大需求,推动落实计量重大项目,健全完善计量工作高水平协同联动机制(以下简称“三重一协同”);凝心聚力,担当作为,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计量支撑。

(一)以高质量党建引领计量发展方向。及时结合实际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切实落实到计量工作中,不断校准计量工作的努力方向,做到在讲政治上作表率、在服务大局中体现自身价值。

(三)加强计量工作系统集成,构建“大计量”工作格局。加强部门和行业计量体系建设。落实“三重一协同”,整合分散布局的计量资源,建立完善计量科技创新举国体制、计量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协同机制。统筹举办全国计量工作座谈会、全国产业计量融合创新会议等计量相关会议、活动。

(五)推进计量监管制度创新。推动恢复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行政许可,制定《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行政许可管理办法》《计量器具制造、修理许可考核通用规范》。研究制定计量检定跨区域一体化、计量器具“二检合一”等改革措施。开展电动汽车充电桩新型计量监管制度研究。针对电能表、电动汽车充电桩、智能电子计价秤等计量器具试点实施状态评价、大数据实时监控、抽样检定等新型计量器具强制检定方式。

(七)探索建立计量仪器装备测试评价制度。继续做好质量强链项目仪器仪表相关工作,围绕仪器仪表性能参数、计量指标、稳定性、可靠性等进行综合计量测试评价,推动仪器仪表质量提升和国产化替代。将国家计量器具型式评价实验室改革升级为国家计量仪器装备测试评价实验室。

二、坚持“四个面向”,开展“九大行动”,夯实高质量发展计量基础

(十)开展计量数字化转型攻坚行动。加强数字化模拟测量和微型化、智能化新型传感技术攻关。开展人工智能计量测试体系和能力建设研究。在新兴产业和重点领域培育新建一批国家计量数据建设应用中心,推动计量数据融合共享、智能采集和挖掘应用。成立全国标准参考数据计量技术委员会,开展《标准参考数据管理办法》和标准参考数据验证评价相关技术规则研究,建立一批国家标准参考数据库,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国家标准参考数据体系。

(十二)开展计量技术规范提档升级行动。科学规划和建设计量技术委员会。实施计量技术规范牵引计划,推动计量技术规范与计量标准建设协同发展。完善计量技术规范全过程管理,打通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订工作堵点,提升供给质量。在集成电路、半导体材料、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加快制定一批计量技术规范。结合国情,积极采用国际计量规范,做好我国计量技术规范的国际接轨工作。

(十四)开展法制计量监管守护民生行动。加大对电子计价秤、加油机、充电桩、验光仪器等重点计量器具和集贸市场、医疗机构、眼镜制配场所等重点场所的计量监管力度,部署开展综合治理,严厉打击“缺斤短两”、利用计量器具作弊等计量违法行为。组织对电子计价秤市场秩序综合整治开展“回头看”。持续开展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监督检查。

(十六)开展计量加快“走出去”行动。研究制定国家计量体系海外布局建设行动方案,建立部门、地方、企业、高校等协同推动计量“走出去”机制,支撑我国企业、产业、工程海外发展以及计量科技对外合作交流。积极参加国际或区域计量组织活动,推动计量双多边交流合作。组建计量国际化人才库,加大国际计量规则制修订参与力度。研究在专业领域成立国际化计量组织方案。加强“一带一路”国家计量测试研究中心建设,面向中亚、澜湄等重点区域实施一批计量合作项目。构建仪器仪表出海平台。

三、聚焦“国之大者”,贴紧“民之所系”,不断优化计量监管服务

(十九)提升计量监管能力。选取部分地区开展计量智慧监管试点,充分发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计量大学等单位作用,集聚科研资源,强化科研攻关,研究建立电子计价秤等民生领域重点计量器具智慧监管平台。进一步加强计量器具远程监管、在线监测、防作弊、防数据篡改等关键技术和研究,提升计量作弊等违法行为的预防、监测和查处能力。组织开展计量监管人员培训,提升基层监管人员素质和水平。

(二十一)加强诚信计量体系建设。建立集贸市场诚信计量管理制度和评价标准,充分发挥信用监管作用,对集贸市场计量实施分级分类监管。

(二十三)推动产业计量融合创新。在全国遴选重点城市开展产业计量融合创新试点,辐射所在区域,全面梳理区域重点产业等需求,布局计量测试体系,形成计量和产业“体系与体系”融合发展的整体格局,补短板,强支撑,有力助推区域高质量发展。

(二十五)推进碳计量体系建设,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重点排放单位碳计量审查,试点开展碳计量管理体系认证。加强国家碳计量中心建设,组织开展碳计量研讨交流,切实提升碳计量能力和水平。研究制定国家碳计量基础能力建设方案,做好碳计量基础能力建设总体规划。

(二十七)扎实开展企业计量帮扶指导。持续开展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活动,推动中小企业计量伙伴计划落地落实,全面提升产业链相关中小企业计量能力。扎实推进“揭榜挂帅”活动,加快计量科技成果转化。


主办单位:江门市计量学会15068926
技术支持:江门市计量学会 粤ICP备110762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