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计量学会

计量小课堂 | 聊一聊中国计量史上的那些“斤斤计较”
发布日期: 2024-08-09 17:20 | 点击数:10451关闭




回顾
中国计量史
微信图片_20240910172402.png

岁序常易,华章日新

回首历朝历代

斤两无疑是极重要的

不同朝代的斤两的标准也有所不同

从中国古代到现代,一斤到底有多重?

我们今天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01
先秦时期


中国古代的重量单位,最早的是锊和匀,到春秋战国时,斤两之制开始逐步盛行。秦、齐、赵、燕、楚等国都采用了斤两为重量单位。

不过当时各国一斤到底有多重,则并不相同。比如说楚国早期一斤大约折合220克。到了战国以后,根据楚战国墓里出土的木衡和铜权推算,此时楚国的一斤逐步变成了250克,比早期有所增加。同一时期的燕国,根据出土文物推算,一斤则相当于248.4克。

微信图片_20240910172639.png
微信图片_20240910172601.jpg
图片



02
秦汉时期


先秦时期度量衡混乱局面最终结束于秦始皇统一全国。秦始皇推行了统一的度量衡制度,而后汉在秦基础上继承发展。秦汉时期,标准1斤的重量基本上在250克上下。西汉末王莽新朝恢复古制,在度量衡方面也建立了一套新的度量衡系统,并监制了一批标准器

但考古中发现,王莽新朝的1斤少于250克,而专家经过对现存王莽时所颁标准量器铜嘉量的实测也验证了这一发现:1斤约226.7克,比先秦少了20多克。考古中还发现一个现象,王莽时的权衡重量并不统一,不少出土权衡的1斤重都多于226.7克。如甘肃定西称钩驿出土的铭文铜石权,平均每斤重249.6克。

为何又会有这种现象?专家们通过分析推断这可能主要由于官府收实物税赋时使用“入之以大”的衡器。

微信图片_20240910172808.jpg

微信图片_20240910172815.png

秦始皇诏 铜权

微信图片_20240910172822.jpg

商鞅方升




03
隋唐时期


唐会要》:“每斤小较一两八铢一分六黍。”

古代标准斤重分量最足的时期是隋唐,从考古发现来看,隋唐时期的标准1斤相当于680克,1两42.5克,为秦汉时的2.72倍,是现代市斤的1.36倍。但在中唐以后,开始出现“短斤少两”现象。据《唐会要》记载,大历十年(公元775年)唐朝曾进行了一次全国度量衡大检查,发现长安两市所用的秤,“每斤小较一两八铢一分六黍。”1斤只有14.66两,斤重只有官颁标准的91.625%,约为623.05克。

当然,这种短斤少两是对“卖出”而言。与此相反的是,“买入”则出现加大斤重的现象。据《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唐穆宗李恒即位后,“两镇用兵,帑藏空虚,禁中起百尺楼,费不可胜计”,盐铁使王播对茶农进行疯狂的掠夺,将“天下茶,加斤至二十两”,这也是“二十两制”的开始。



04
宋朝时期


北宋初的标准斤重为680克,到中叶为640克一斤,到南宋初期仅为625克一斤。宋代斤重的变化,在市场交易中最为明显,遂有“官秤”与“市秤”的区别。

最后,官府在财政结算时也使用变轻了的“市秤”,这种“短斤少两”逐渐被社会接受,明清时期的1斤标准重600克即是受此影响。


微信图片_20240910172949.jpg

戥子



05
明清时期


直到元朝以后,一斤又逐步回落到600克以下。比如天启三年时,常州吴县的三两砝码实测重109.3克,折算下来每斤相当于582克。而乾隆二十九年,工部营造的五百两砝码,总重18700克,折算下来每斤相当于598.4克。

晚清时节,中西之间交流增多。1901年第3届国际计量大会规定千克为质量单位以后,中国也逐步接受了这一计量方式。因为一千克和一斤大约处于同一水准,所以也俗称为公斤,以和市斤加以区分。不过公斤和市斤之间不能整除,这就给了换算造成了一定的麻烦。



06
民国时期


1912年-1915年,北洋政府继续沿用清朝营造尺库平制的制度,即1斤约为596.816克,但后来想想这实在是不方便(美国用的英寸、加仑、蒲式耳就经常造成混乱),1915年1月7日,北洋政府公布《权度法》,规定除了原本的营造尺库平制继续沿用外,还额外并行万国权度通制(即国际单位制)。

为了和国际接轨,最终在1929年时,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决定,将一斤规定为500克,法定1斤等于500克,而16两为1斤(即1两等于31.25克)。


微信图片_20240910173023.jpg

16两金星秤

象征着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再加上福、禄、寿三星



07
新中国时期


图片

解放后,我国为了跟国际接轨,同时也为了换算方便,1959年6月2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确定米制为中国基本计量单位,在全国推广使用,保留市制,“市制原定十六两为一斤,应当一律改为十两为一斤”。一斤为十两也就这样定下来,一直用到现在。

微信图片_20240910173115.jpg




度量无私本至公,寸心贪得意何穷

度量衡的制定是为了更好的实现公平

正确使用度量衡器具

使度量衡器具能够真正承担起

度万物、量天地、衡公平的使命


END



主办单位:江门市计量学会15065398
技术支持:江门市计量学会 粤ICP备11076209号